从20世纪80年代起,美、日、欧等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车载OBD诊断系统,车载OBD诊断系统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,连接到电控单元(ECU),ECU具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。
当出现排放故障时,连接到电控单元ECU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,并通过故障灯发出警告,告知驾驶员。连接到电控单元ECU通过标准数据接口,保证对故障信息的访问和处理。
初期的车载OBD诊断系统没有自检功能。比车载OBD诊断系统更先进的车载OBD诊断系统-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,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,要求各汽车制造企业按照车载OBD诊断系统-Ⅱ的标准提供统一的诊断模式,在20世纪90年末期,进入北美市场的汽车都按照新标准设置车载OBD诊断系统。
车载OBD诊断系统-Ⅱ与以前的所有车载自诊断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,其实质性能就是监测汽车排放。当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(CO)、碳氢化合物(HC)、氮氧化合物(NOx)或燃油蒸发污染量超过设定的标准,故障灯就会点亮报警。
转自:互联网